一、患者準備
1、詳細詢問病史,包括癥狀(吞咽困難、燒心、反酸、噯氣、胸痛等),過敏史、有無心臟病、哮喘、手術史、胃腸動力藥物服用史等。檢查前3天禁服胃腸動力藥及鎮靜藥,檢查當日需禁食。
2、簽署同意書。
3、向患者詳細說明檢查全過程,取得合作,減輕不適。
4、水槽注水,連接導管,校準儀器。
5、導管:24導測壓導管,導管間距1- 2- 2- 2 -2 -2 -2- 2 -2- 2 -2 -2 -2- 2- 2 -2 -2 -2 -1 -1 -1 -1 -1 -5。
6、壓力校準:取0-50cm兩個平面進行壓力校準。
新導管使用前;水泵更換水后;改變水箱壓力
二、步驟
1、插管前1小時,將固態導管浸泡入溫水中,并盡量使其不浮出液面,以使導管柔軟,插管時患者會感到較舒服。
2、患者坐直位。
3、讓患者從不同鼻孔吸氣,以決定那一個鼻孔更通暢,插管應經較通暢側的鼻孔進行。
4、刺激懸雍垂或口咽部,檢測嘔吐反射,該反射差的患者發生肺部吸入的危險性大。
5、鼻部局麻(如利多卡因噴霧或凝膠)。事先應征詢患者的意見,不愿使用者或者麻醉藥過敏者,可不使用局麻。
6、等數分鐘待麻藥生效。
7、導管頂端涂上潤滑劑(如石蠟油)。
8、輕柔地將導管插入鼻腔。
9、感覺到導管進入鼻咽部時,使患者頭前傾,直至下頜碰到胸部。頭部前傾可使氣管關閉,方便導管進入食管中。
10、導管進入鼻咽部時,囑患者正常呼吸并作吞咽動作,為讓患者更容易地咽下導管,可讓患者通過吸管吸水數口,同時保持坐直的姿勢,并讓下頜靠在胸部。
11、須知導管應很容易地進入食管,且不會引起咳嗽。有咳嗽可能表示導管錯位(如可能進入了喉部)。如LES張力高且吞咽時不能松弛,則導管進入胃內有一定困難,導管可能會在遠端食管打折。發生這種情況,可將導管拉出一部分,再緩慢地將其送入胃腔,假如仍有困難,則可將金屬導絲插入水灌注式導管內,在X線透視下將導管送入胃腔。
12、將導管插至所需要的深度,使所有測壓通道進入胃腔(評判標準,囑患者深吸氣,當所有測壓通道壓力上升),設定胃腔內壓力調整為基線壓力。
13、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。因為,經鼻插胃管和緊張可能引發血管迷走反應或暈厥。
14、插管成功后,囑患者平臥,休息2分鐘,使患者充分適應導管。
三、食管測壓
1、LES壓力長度測定:
(1)用定點或分段牽拉法(SPT)檢測LES壓力,每次外拉測壓導0.5cm使每一個通道均通過LES,每點檢測至少10個呼吸波動。
(2)LES長度測定:當某一通道的測壓導管進入LES時,壓力波基底部即升高,該壓力上升點即為LES遠端(下端),記錄導管上刻度;以Acm為單位,繼續牽拉導管,當該通道導管離開LES進入食管時,壓力波立即下降至食管內壓力(食管內壓在胃內壓基線以下),該壓力下降點即為LES近端(上端),記錄導管上刻度;以Bcm為單位,LES長度即為A-B數值之差。
(3)LES吞咽功能測定:當通道3處于LES壓力帶時,反復牽拉導管,使3通道處于LES壓力最高峰處,標記“LES”,并記錄大約20秒左右LES壓力波曲線。進行3次5ml水吞咽,每次間隔30秒,準確將“濕咽”標記處于吞咽起始部位.當通道4-7分別進入LES處時,重復上訴操作。
2、食管體部運動測定:繼續牽拉導管,當通道8處于LES上方2cm時,固定測壓導管,進行10次5ml水吞咽,每次間隔30秒,觀察食管體部運動變化。
3、UES壓力測定:牽拉導管,當通道1處于UES部位時,點擊“UES”標記,記錄至少10秒左右UES壓力波曲線。進行一次干咽,準確將“干咽”標記處于吞咽起始部位。當通道2,3分別進入UES處時,重復上述操作。
四、資料分析
五、導管清洗消毒
不與內鏡室一起消毒的醫院,我們采用這種消毒方法:
1、先將病人已經用過的導管,在清水里洗干凈,每根管子都要用注射器注入清水清洗干凈;
2、再將導管置入2000mg/L的有效氯(健之素)消毒液中,浸泡30分鐘,每根管子里都要用注射器注入消毒藥水;
3、再次用清水將管子沖洗干凈,每根管子都要用注射器注入清水沖洗干凈;
4、用注射器將導管里的水沖干,放置在空氣流通的柜子里,或者內鏡室專門放置腸鏡和胃鏡的地方。
與內鏡室一起消毒的醫院,我們采用內鏡室的標準
1、清洗消毒程序:床邊初步清洗→放水槽中清洗→測漏→酶洗→清水清洗→2%堿性戊二醛浸泡(浸泡時間按規范要求)→無菌水沖洗→抽吸鏡內無菌液方可用于下一個檢查者。
2、內鏡消毒用2%堿性戊二醛浸泡。
浸泡時間:①胃鏡、腸鏡、十二指腸鏡浸泡不少于10分鐘;
②支氣管鏡浸泡不少于20分鐘;
③結核桿菌、其他分枝桿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內鏡浸泡不少于45分鐘。
3、 2%堿性戊二醛溶液每周一更換一次,每日用試紙監測并記錄,如濃度不達標,隨時更換。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一次。
4、 消毒后的內鏡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一次。滅菌后的附件每月行生物學監測一次。